当前位置: 首 页 >> 规章制度 >> 正文
艺术设计学院“五个结合”心理健康 教育体系实施方案(试行)
作者:高嘉林    发布时间:2024-11-25    点击数:

为坚持立德树人根本任务,以铸牢中华民主共同体意识为主线,在心理育人工作中围绕眼里有光、心中有爱、手上有艺、脚下有路四有艺术学子为培养目标。将心理健康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,育心与育德相结合,心理普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,专业干预与谈心辅导相结合,平台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,着力构建“五个结合”心理健康教育体系,提升心理育人质量。特制定如下实施方案。

一、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,普及心理知识,浸润学生心田

1.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,把心理健康教育纳入人才培养方案中,确保《心理健康教育课程》作为必修课程覆盖到全体学生,严格落实必修课程学时学分,调整优化课程结构和教学内容,适当补充常见心理问题应对措施等方面知识。增加《团体心理辅导》、《生命教育》等选修课,做到心理知识全院普及。

2.开发建设慕课,开设选修课程,满足学生自主学习的现实需求,逐步形成“必修主课程+网络新课程+心理选修课”的课程体系,全面向大学生普及心理健康知识。

3.在以教师讲授为主的基础上,采用案例教学、翻转课堂、小组讨论等方式,针对学生遇到的实际情况进行体验式教学,促进学生更好地进行心理体验与行为训练。

4.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应由理论讲授和实践活动两部分组成,教师要合理安排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学时比例,加大实践教学基地的建设,组织学生开展团体辅导、心理实践调研、拓展训练、志愿服务等丰富多彩、喜闻乐见的实践教学活动,提升学生的心理健康技能。

5.打造主题鲜明的品牌活动,贴近学生、贴近实际、贴近生活,以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,打造一批主题鲜明、富有实效的品牌活动,如心理情景剧、心理趣味运动会、心理观影、幸福大讲堂、说出你的烦恼、心理树洞活动等,以提升学生自我排忧解困的心理技能。

二、心理健康与思政教育相结合,推进德心共育,照亮学生心路

1.学院将心理健康教育纳入思政教育工作体系,每年对标学校党政工作要点、政治理论学习计划,提出专项工作实施方案,为师生提供思想政治学习资料。组织教师开展“课程思政”教育教学改革,加强德心共育课题研究。

2.组织开展爱国、感恩、价值观、诚信等主题的团体心理辅导,举办“学史增信、榜样的力量”学生健康成长微课比赛。

3.课程思政突出学生心理规律与人文关怀,心理健康课推进课程思政融入,充分促进心理健康教育与德育的有机结合、同向融合,培养学生综合素养,引好学生健康成才心路。

4.以“5·25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月”为契机集中开展“领航·艺心向党”、“领航·尚艺润心”、“领航·小艺带你去看展”品牌活动。

三、心理普查与日常排查相结合,注重早期发现,构建心理防护

1.建立“学校-院系-班级-宿舍”四级心理问题预防体系。依托学校心理中心普测系统每学年开展1次全员检测,了解学生心理健康水平,建立心理健康重点关注学生档案。院系、班级、宿舍通过走访了解、心情测试、日常报告等渠道动态开展学生心理健康日常排查,及时全面了解学生心理状况。

2.建立工作台账,重点关注人群指定专人负责联系帮扶,做好家校沟通,逐步完善心理危机报告与反馈机制,为学生构建心理问题防护网,做到心理问题早预防、早发现、早干预。

3.针对重点人群采用“线上慕课学习+线下答疑指导”的混合干预方式,激发学生学习内生动力,提升学生心理防护能力。

4.建立学院班子成员、专任教师、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构成的四级干预体系。每月针对重点人群和帮扶对象召开专门会议进行分析研判。

四、专业干预与谈心辅导相结合,科学实施干预,心系学生安危

1.学院要重视学生心理问题的咨询服务及专业治疗。通过专兼职心理教师、学生辅导员、学生家长、专业医疗机构、保卫部门多方力量,构建起“多方协同”心理危机干预与帮扶体系。

2.逐步完善“学生心理预警与干预工作流程”、“学生因心理健康问题休学复学工作流程”、“辅导员心理访谈”、等工作机制,对心理问题实施分级分类管理,坚持学生生命至上,科学有效开展心理危机干预和帮扶。

3.班主任每月需同重点人群进行4次走访或谈心谈话,针对遇到的问题及时与学院副书记进行沟通汇报,并做好问题和措施研判。

4.每年组织开展“珍爱生命”主题实践教育活动,让学生体验并感悟生命的意义和价值,引导学生正确应对生活中的困难,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,用爱去诠释生命,珍爱生命。

五、平台建设与队伍建设相结合,完善软件硬件,做好心育保障

1.新生入学教育时参观学校心理治疗功能室项目,让学生了解团体辅导、情绪宣泄、沙盘游戏、音乐放松等心理干预项目,让学生知道学校有心理中心线上预约系统、心理健康网站、心理测试及档案管理系统等工作平台。

2.打造辅导员、兼职咨询师、医疗专家组成的心理健康教师队伍,常态化开展“开心使团”学生朋辈心理互助队伍。

3.建立1个心理社团、1个宿舍网管会、每班1名心理委员、每间宿舍1名心理信息员工作队伍,每年开展心理工作主题培训至少10次,着力提升心理服务能力和心理育人实效,为学校心理育人工作做好队伍保障。

4.以学生实际需求为重点定期开展学院、班级、宿舍固定特色活动,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保持积极向上的健康心态,努力构建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的长效机制。

版权所有 © 2015-2016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学院艺术设计学院