在夏日暖阳漫溢的劳动特色课堂,陶泥的温润与青春的热烈悄然相融。没有刻板的范式束缚,没有既定的框架限制,来自不同专业的年轻灵魂,正将天马行空的想象揉进瓷片肌理 —— 有人用刻刀在陶土上镌刻星辰轨迹,有人以画笔勾勒玫瑰盛放的姿态,更有人用线条编织出生肖的梦境。当指尖与陶泥亲密对话,那些藏在心底的温柔期许,正化作独一无二的陶艺项链:或许是想送给深夜相伴的挚友,或许是要赠予心尖的恋人,亦或是留给未来的自己作纪念。这种无需设限的创作,恰似为灵感松绑的翅膀,让年轻的热情在泥土与釉色间肆意绽放,每一件作品都承载着炽热的心意,成为时光里永不褪色的浪漫印记。 从亲手制作模具开始,学生们便踏上了这场陶艺创作之旅。揉泥时感受陶土在掌心的温度,拉坯时控制力道让泥柱成型,每一道工序都像在与泥土对话。有人为了塑造出圆润的生肖轮廓,反复调整模具弧度;有人为了让瓷片厚度均匀,用标尺一遍遍校准 —— 那些脑海中模糊的构思,正通过指尖的雕琢逐渐具象化,连空气中都弥漫着专注的气息。 上化妆土的步骤如同为作品铺陈底色,细腻的土料被均匀涂抹在坯体上,瞬间赋予陶土独特的质感,有的呈现出粗粝的肌理感,有的则如丝绸般平滑。而吹釉环节更像是为窑火中的蜕变埋下伏笔:透明釉被均匀喷洒在坯体表面,当釉料遇热熔融,会在高温中幻化出意想不到的釉韵 —— 有的瓷片在烧制后呈现出流霞般的渐变色彩,有的则凝结成冰裂纹路,每一处釉色变化都是窑火赠予的惊喜。 窑中陈列的瓷片项链,堪称同学们雕琢的艺术结晶。这些巴掌大小的瓷片,每一片都是一方微观艺术天地:造型或萌态可掬,或简约抽象,哪怕线条偶显稚嫩,却满溢着未经修饰的纯粹与率真;色彩或明艳如盛夏繁花,或淡雅似晨雾初起,在窑火的焙烧下幻化成独特的釉色肌理,仿佛在诉说青春的绮梦与遐思。就像图片中那只带着翅膀飞翔的小猪,憨态可掬的模样里藏着“梦想超越现实”的巧思;而奔腾的骏马则以流畅线条勾勒出活力与豪迈,每一笔雕刻都饱含着创作者的情感温度。 当陶瓷作品串上质朴皮绳挂于脖颈间,那份喜悦如繁花般绽放。指尖摩挲着瓷片表面的凹凸纹理,仿佛能触摸到创作时的心境留痕 —— 是刻生肖时的屏息凝神,是上釉时的小心翼翼。走路时瓷片轻晃,发出细碎的声响,像是雀跃心情在浅吟低唱;低头凝望,每一处色彩、每一笔刻画都是独一无二的印记,既饱含着对自己创造力的骄傲,也珍藏着对这份手作礼物的珍视。有学生说:“这不仅是条项链,更像是把整个创作过程的时光都戴在了身上。” 此次陶艺课最动人的,是不同专业学子的思维碰撞:设计专业的学生在造型上追求极简美学,文学专业的学生在瓷片上刻下诗句,工科生则琢磨着如何让模具更精准 —— 从亲手塑形、精心手绘到耐心烧制,多道工序不仅让他们掌握了陶艺技能,更在心中种下了艺术的种子。正如指导老师陈晓雨所说:“当孩子们用双手赋予陶土生命,他们收获的不仅是一件作品,更是发现美、创造美的勇气。” 这些承载着师生对美的探索、劳动的喜悦与创意的陶瓷手绘项链,终将成为他们青春里最特别的艺术注脚。 供稿:陈晓雨 初审:樊文君 复审:张婷 终审:高嘉林