当前位置: 首 页 >> 最新公告 >> 正文
黑白木刻“走进博物馆”— 镌刻文化,雕琢成长
作者:田丽    发布时间:2025-05-30    点击数:

博物馆是历史的无声见证者,也是文化的永恒守护者。在院劳动周的黑白木刻版画课堂上,一场“文化穿越之旅” 悄然上演。尽管未能实地踏入博物馆,同学们却通过绘画与刻刀的奇妙碰撞,与千年文物展开了一场跨越时空的深度对话,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在黑白方寸间绽放。


课堂上,同学们凝视着屏幕里的青铜鼎、三星堆面具、马踏飞燕,在老师的细致讲解下,不仅看清了文物的精巧造型,更透过斑驳锈迹与神秘纹路,触摸到了背后承载的厚重文化。这些文物图片仿佛被赋予了生命力,在同学们的想象中,勾勒出一幅幅鲜活的历史画卷,为后续的黑白木刻创作埋下了灵感的种子。

当木刻版画创作环节开启,老师深入浅出地讲述了这项传统艺术的历史渊源,从汉代画像石到明清木版年画,从刀法运用到印制技巧,每一个知识点都与传统文化紧密相连。同学们眼中闪烁着好奇与期待,迫不及待地拿起刻刀,将对文物的敬畏之情倾注于木板之上。刀锋游走间,他们仿佛化身穿越时空的匠人,在木屑纷飞中重现文物的神韵。有人专注刻画马踏飞燕的凌空之势,力求用凌厉的线条捕捉其灵动的瞬间;有人沉醉于三星堆面具的神秘图腾,小心翼翼复刻那些跨越千年的符号密码;还有人反复雕琢青铜鼎上的饕餮纹饰,只为还原古代工匠的精湛技艺。

创作之路并非坦途,刻刀失控划破线条、力度不均破坏画面……他们静下心来,反复调整握刀姿势,不断打磨刻制手法,终于在油墨与宣纸的亲吻中,让文物以全新的黑白姿态跃然纸上。当一幅幅作品惊艳亮相,同学们眼中的成就感与喜悦之情溢于言表,先前的疲惫与焦虑瞬间烟消云散。

黑白木刻“走进博物馆”课程,打开了美育与劳育融合的大门。同学们在刀锋与木板的对话中,感悟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;在汗水中体会劳动的价值,培养了耐心与毅力;在艺术创作与历史学习的交融中,实现了知识、技能与情感的全方位成长。这场别出心裁的课程,不仅镌刻出精美的版画作品,更在同学们心中雕琢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与传承的使命感。

供稿:田丽
初审:张婷

终审:高嘉林

版权所有 © 2015-2016 内蒙古建筑职业技术大学艺术设计学院